以下為蔡師兄現場請示開示時的精華淬句(由筆生紀錄並經過蔡師兄與多位師兄姐多次校正,歡迎多多流通分享!道理就這些,事實就是如此,務必持續看,哪天就突然開竅了!

2.年紀愈長,大多積習難改。欲改善習性需要透過誦經,慢慢地從大乘經典中理解佛陀的智慧,才會慢慢地看清楚事情的真相,心性才會逐漸轉變,尤其是根深蒂固的觀念,更是要透過此過程,滴水可穿石。

1. 時間不多了,大家要常常把死掛在嘴邊,貼在頭上,應該往死裡唸經,「經」到用時方恨少,自己要救自己,別再存僥倖,這兩字在災劫來時不適用。

1. 誦經卻沒有轉心性,就是沒融會貫通,失去誦經的意義;六祖慧能因一句「應無所住,而生其心」就頓悟,但也有人誦經千萬部,仍是原地踏步,這是心性、慧根的不同。老師教學的目的,是希望學生能心領神會,並活用所學;若無法運用,就表示沒有吸收。佛經是提升心性的工具,而不是用來比賽誦經的數量;修行,重要的是要轉心性,自己不知道道理,就要把佛經當作提升心性的輔助工具,從自身做起,心性有轉,則處事圓融,不會常與人起衝突,也不會讓別人操心,還會常常稱讚他人,如此才是走在修行的正道上。

1. 心性不能偏移,心性若是修偏了,沒有及時察覺,日後要再導正會很難,需要莫大的意志力與堅持力。所以,常存「浩然正氣」,自然就「百邪不侵」。

2. 大部分的人,期望修行後,人生能平步青雲,然而卻總是事與願違,考驗挫折不斷,且常有疑問,自己已經改過自新了,已經沒有在做過去(包括過去世)那些惡事了,為何現在還要承受這些干擾與苦難?自己已經行端坐正了,為何還要不斷地受到指責與謾罵?如同一個人現在有在賺錢,改善了目前生活的困頓,但過去生活困厄時與人借的錢要不要還呢?所以說,為何修行了還是災難不斷?因為過去所欠的債還沒還完,若還清了,自然挫折跟羈絆會漸漸改善,若今世不願還,來世還是要面對債務。所以說「歡喜做,甘願受」,努力把自己挖的債務坑洞補平,日後方能順暢。

1. 人的心境不要隨著他人的言語上下波動起伏,你要維持清淨自在,這樣修行才能更上一層樓;境隨心轉,不是心隨境走,否則你的心就像浮萍永遠都在漂流中,無法找到一個立足點。

2. 歹路不可走,一走,很難再回頭,自信全沒有;然而,上天不罪悔過之人,若真心悔改,努力不懈的修持,並永不再犯,想再回頭,只怕你沒有心,不然也不是難事。

1. 既然知道自己有錯誤的習性跟觀念,就要下定決心「趕快」導正,千萬不能說難改,就給自己合理的藉口慢慢調整、慢慢改;小病不治,大病難醫,人之所以有許多惡習,皆因輕忽小習慣,以為無礙,結果日積月累,小汙點變成大污點。

免費建立您的網站! 此網站是在 Webnode 上建立的。今天開始免費建立您的個人網站 立即開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