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07.10.07現場開示阿伯的話精華語錄
1. 人投胎轉世是來酬業的,就是要修,生不帶來,死不帶去,死時只有一副棺材相伴,什麼都帶不走,能帶走的是造下的恩怨因果,故要多造善緣。
以下為蔡師兄現場請示開示時的精華淬句(由筆生紀錄並經過蔡師兄與多位師兄姐多次校正,歡迎多多流通分享!道理就這些,事實就是如此,務必持續看,哪天就突然開竅了!
1. 人投胎轉世是來酬業的,就是要修,生不帶來,死不帶去,死時只有一副棺材相伴,什麼都帶不走,能帶走的是造下的恩怨因果,故要多造善緣。
1. 「觀音明心法門」就是要提升心性,而「本師法門」則是要加強定力,但最終的目標都是一致的;精舍所推廣的法門,各個並不相悖,是一不是二。淨土本身無分別,有的只是人的分別心。
1. 生死是常態,人就是生生死死、死死生生,要將死生置諸度外,將自己託付給佛菩薩。
1. 靜坐可淨化自己的心識,意念不亂竄,心中不亂想則不會招來干擾。每天坐一個小時,剛靜坐時身體不適是正常的,請別擔心,連續靜坐三個月後,就會感覺到不同。可循序漸進,先由每天20分鐘坐起,每天多增加一分鐘,直到坐到60分鐘,早晚都可坐。
1. 「經」係拿來實行受持,提升心性的,並非只是拿來唸誦的;經者「徑」也,佛經即是地圖,指引如何到淨土的途徑,故唸經要依經奉行,心性提升,不是只有唸,也不是只有看、只有研究與了解,而是要真正地去實作,去體悟,而後方能證悟。
1. 要靜坐,心靈才會澄淨,才能早些契入深層的修行,找到回去(淨土)的路。
3. 不執著是智慧的表現,唸《金剛經》可幫助不再執著事物相。
1. 要先將自己的心定下來,勿自亂陣腳,修行才能修得起來;修行係修定力,修清淨心,而要修清淨心,則要維持每日靜坐的定課。
4. 迷時師渡,悟時自渡;當大家都在迷時,能否找到對的師父修行,就要端視自己是否有智慧判斷。
1. 人要自己修,不要只看表象,去拜是向外求,有求即有貪嗔癡,就會讓無形的有機可趁。修行是要諸惡莫做,眾善奉行,自淨其意;人有「德」則會召感平安,上天自然會幫忙,讓生活平安穩定,並非外求可得,可自己在家裡修,誦經讓心裡清淨下來,並且將佛法運用在生活當中,做個佛門的好榜樣。
1. 唸《金剛經》,重要的是心性的提升,不是唸快就好,要放慢速度,咀嚼經文並慢慢內化,以心相應,才能吸收經文中的養分來茁壯良善的心性,去掉偏差的心性,導入修行正軌。
1. 每日應安排靜坐和唸誦《金剛經》為定課,兩者要相輔相成,長期下來對穩定情緒,或改善說話語氣都有幫助。